中山市飞步脚轮有限公司
总机:0760-22127002(20线)
传真:0760-22127119
手机:13702353637(销售经理)
邮箱:fb@zsfeibu.com
网址:www.zsfeibu.com
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年服务企业近5000家
发表时间:16:05:59
如果一家led照明企业要拓展美国市场,怎样才能知道产品在美国能否立得住脚?把产品寄到美国检测、等待反馈结果当然是一个办法,但也是一个“笨办法”。现在,前往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,通过拥有美国“能源之星”授权的光性能实验室进行检测,不但可以省下一个月左右的时间,而且这项服务还是免费的。“最近有企业通过我们实验室提供的服务,成功完成了美国led路灯项目的测试。”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梁永海日前介绍说。事实上,像这样围绕中小微企业开展的服务,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每年要完成过万项。自2000年正式成立至今,该中心为不计其数的中小微减少了诸多的“成长烦恼”。2011年,该中心共服务企业4923家,完成服务合同10182份,服务收入5766万元。
近日,省委副书记、省长朱小丹在我市调研时,充分肯定了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经验,并强调以此为蓝本,加快全省专业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,在国内率先建成覆盖全省的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。
在全国各地,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机构平台并不少见,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?对此,小榄镇副镇长李家浩认为,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坚持“政府为依托,市场为导向,企业为主体”的发展模式,紧紧围绕解决企业发展的共性困难,不断培育和发展新的服务项目,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“双提升”。
应运而生先有实体,后有平台
中山民营企业高度发达,光小榄镇即有工商登记户30027家,众多中小微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许多共性困难。为了解决这些共性问题,小榄镇积极借鉴日本、新加坡、香港等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,于1999年筹建生产力促进中心。至2000年,一个由小榄镇资产经营公司投资、归镇经信部门管理的服务平台应运而生;虽然带有强烈的政府色彩,却是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非牟利性的企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。
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是,这个平台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。其前身为1999年成立的“中山市汉信快速成型公司”,主要着眼于提高五金专业镇的模具快速成型水平。这一类似提供中介服务的企业实体,解决了当时小榄镇很多五金厂家的燃眉之急,也进一步催生了该镇搭建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想法。在尝到了甜头之后,小榄镇以每年1000万元的投入力度,不断孵化企业、整合资源,完善生产力服务中心的布局,最终形成了涵盖技术创新、信息网络、质量检测、人才培训、企业融资、科技创业的六大服务体系。如今,像“大儿子”汉信公司这样的服务实体,该中心已经拥有43个。
市场运作转变职能,充实载体
通过转变政府职能,最大限度整合社会资源,用市场化运作机制服务中小微企业——这是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成功的关键。从“政府主导”到“政府引导”是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始终为之努力的角色转变,最终结果是为市场主体提供的服务都可以通过市场主体来完成。
在中心的43个服务实体中,既有完全由集体经济投入的,有纯民间资本投入的,也有政府和民间资本共同投入的。但政府所起的作用大多是“啃硬骨头”,即对那些企业当前或未来发展亟须、而市场主体一时还不愿从事的服务加以引导。看似“吃亏”,实际上是让市场“无形之手”的功效发挥到最大。
每年,该中心都会组织数次专门调研,每次深入到百家企业,倾听他们的共性需求,最终有的放矢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新的服务方案。比如,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下行、需求不足的市场状况,该中心就把发展电子商务提上日程,筹建“小榄电子商务服务中心”,以拓展企业销售渠道,提升区域品牌的竞争力。
不时也有社会服务实体慕名而来,希望进入生产力促进中心这个大家庭。中心会对其提供的服务进行综合考察评估,并建立起一套考核机制,对服务不达标的实体予以清退。就这样,生产力促进中心如同一具能够自我造血的生命体,实现了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。
模式复制突出专业,错位布局
如今,在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每年服务的近5000家企业中,有大约八成是中山企业(其中小榄镇和其他镇区各占半数),另外两成主要是来自珠三角西岸城市的企业。但相对于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微企业来说,这个数字显然还只是九牛一毛。
随着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的意识和诉求越来越强,如何复制此类公共服务平台成为众所关注的课题。在采访中,无论是小榄镇政府还是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人,对此都持敞开怀抱的态度。他们认为,复制的关键在于结合实际、错位布局、突出专业性。“复制不是完全照搬,要结合当地产业的结构特点和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,而不是凭空想象服务项目。”李家浩建议。
目前,除了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外,我市还有古镇灯饰产业升级平台、南头家电创新中心、沙溪服装工程技术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机构,正致力于推动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、效益型、集约型发展之路。不难发现,这些平台都打上了“一镇一品”的烙印,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。围绕专业镇布局、但资源整合和辐射范围超越行政区划的公共服务架构,当是建设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的方向。诚如朱小丹在调研时所言:“中山可以率先在各个专业镇中推广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模式,但一定要错位发展,突出专业性,不要搞重复建设,包括高水平的重复建设。”(编辑 张颖)